刚给设备装上飞牛OS,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。但很快,一个颇为棘手的需求就摆在了我面前:我的系统盘是120G,只想分出一半来安装Docker和各种应用,保持系统纯净。这听起来是个简单的分区操作,对吧?然而,现实却给了我一个“下马威”。

在飞牛OS优雅的“存储空间管理”界面里,我反复寻找,就是看不到那块已经安装好的系统硬盘。它仿佛被施了“隐身术”,无处可寻。不甘心的我,甚至祭出了终极武器——启动PE系统,用里面的分区助手尝试“硬来”。结果呢?依然是徒劳无功,那块系统盘在专业的磁盘工具面前,依然固若金汤,拒绝被分割。

问题的症结:此“空间”非彼“分区”

一番摸索后我才恍然大悟。飞牛OS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磁盘分区管理有所不同。它的“存储空间”是一个更上层的、用于聚合存储资源的逻辑概念,而不是直接对应底层的物理分区。因此,系统盘出于保护和稳定性的考虑,默认不会直接展示在这个管理层面上让你随意切割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熟悉的PE分区工具会“失灵”的原因——它们在与飞牛OS的存储管理机制“打架”。

破局之道:两步走,完美“无痛分家”

那么,正确的姿势是什么呢?解决方案其实非常巧妙,关键在于理解“先分割,后认领”这两个步骤。

  1. 第一步:在PE中完成“物理分割”
    既然在飞牛OS内部无法操作,我们仍需借助PE系统。但这次的目标不是直接创建新分区,而是使用分区助手,从原有的系统盘末尾,调整并“压缩”出60GB的“未分配空间”。这个操作只是将空闲空间划分出来,并不会影响原有系统盘的数据。完成这一步,底层硬盘的物理分割就准备好了。

  2. 第二步:在飞牛OS中完成“逻辑认领”
    重启进入飞牛OS,再次打开那个曾经让你困惑的“存储空间管理”。这时,你会发现页面的右上角那个小小的 “+”号(创建存储空间) 按钮,正是解决问题的钥匙。点击它,系统便会自动扫描所有可用的磁盘空间。之前我们在PE中辛苦分割出来的那60GB“未分配空间”,此刻终于华丽现身!

    你只需要选中这块空间,为其创建一个新的、独立的存储空间,并赋予它一个响亮的名字(比如“应用空间”)。创建完成后,一个专属于你的、干净整洁的60G新盘符就出现了。

我的实践:从此告别混乱

我将所有Docker的镜像、容器数据,以及通过应用商店安装的软件,全部指向了这个新建的存储空间。系统盘依旧轻盈,只负责飞牛OS本身的稳定运行;而所有“折腾”产生的数据,都被完美地收纳在了另一个空间里。这种井井有条的感觉,正是我追求的效率与整洁。

所以,如果你也被困在“系统盘无法分割”的迷宫里,请记住这个秘诀:PE分区工具负责“挖地基”,飞牛OS的存储空间管理负责“盖房子”。两者默契配合,就能轻松实现系统盘的安全拆分,让你的飞牛OS数据管理变得清晰而高效。